韦偃工古松,与可善枯竹。
岂如君家素壁上,有此天然画两幅。
一株古木欹墙东,状如峨嵋山巅千岁万岁之枯松。
旁有笛材拔孤玉,扶疏枝叶带露而饰风。
天知君爱画,欲为发一哂。
呼取义娥作画师,借此二物为画本。
戏从君家壁间摹写之,一枝一叶俱无遗。
傍人来见道是画,间如何画无能之。
元来画时不用诸葛笔、梁杲墨,别有妙法惹形迹。
偷见虽甚爱,或全潋亮或模糊,
随时明暗有卷舒。报君基欲观此画,
请跨金鸟玉米面兔来其下。
壁间古木新篁影有可爱走笔戏题。宋代。汪炎昶。 韦偃工古松,与可善枯竹。岂如君家素壁上,有此天然画两幅。一株古木欹墙东,状如峨嵋山巅千岁万岁之枯松。旁有笛材拔孤玉,扶疏枝叶带露而饰风。天知君爱画,欲为发一哂。呼取义娥作画师,借此二物为画本。戏从君家壁间摹写之,一枝一叶俱无遗。傍人来见道是画,间如何画无能之。元来画时不用诸葛笔、梁杲墨,别有妙法惹形迹。偷见虽甚爱,或全潋亮或模糊,随时明暗有卷舒。报君基欲观此画,请跨金鸟玉米面兔来其下。
汪炎昶(一二六一~一三三八),字懋远,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幼励志力学,受学于孙嵩,得程朱性理之要。宋亡,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,名其所居为雪瓷,自号古逸民,学者称古逸先生。元惠宗至元四年卒,年七十八。有《古逸民先生集》二卷。事见本集附录《汪古逸民先生行状》。 汪炎昶诗,以《宛委别藏》本为底本,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。 ...
汪炎昶。 汪炎昶(一二六一~一三三八),字懋远,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幼励志力学,受学于孙嵩,得程朱性理之要。宋亡,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,名其所居为雪瓷,自号古逸民,学者称古逸先生。元惠宗至元四年卒,年七十八。有《古逸民先生集》二卷。事见本集附录《汪古逸民先生行状》。 汪炎昶诗,以《宛委别藏》本为底本,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。
送王正仲长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汴渠溯复沿,自可见迟速。来时迟有粮,去恨速无谷。有粮安计程,无谷不遑宿。霜高万物枯,源水缩溪谷。黄流半泥沙,势浅见蹙澳。千里东归船,何日下清渎。澹澹风雨寒,长汀嚎雁鹜。将投孤戍远,四顾危樯独。强语慰妻孥,多虞赖僮仆。到家秫已收,缀树橘始熟。折腰无惭陶,怀遗焉愧陆。我方羡子行,送望不移目。
众口。明代。郭之奇。 结绳时远,众口喁噞。载声于腕,墨深管铦。陷文不顾,甘谀乐疢,讳疾忘砭。谁能响迩,或恐扬燖。宜彼金人,铭背三缄。
颂古一百则。。释正觉。 丝纶降,号令分,寰中天子,塞外将军。不待雷惊出蛰,那知风遏行云。机底联绵兮,自有金针玉线。印前恢廊兮,元无鸟篆虫文。
和祖择之学士袁州庆丰堂十咏 其七。清代。陈诜。 洗竹遥山出,流泉到曲池。可怜波万顷,黾勉对沦漪。
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。明代。徐渭。 虎丘春茗妙烘蒸,七碗何愁不上升。青箬旧封题谷雨,紫砂新罐买宜兴。却从梅月横三弄,细搅松风炧一灯。合向吴侬彤管说,好将书上玉壶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