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江分九流,淼漫成水乡。
舟子乘利涉,往来至浔阳。
因之泛五湖,流浪经三湘。
观涛壮枚发,吊屈痛沉湘。
魏阙心恒在,金门诏不忘。
遥怜上林雁,冰泮也回翔。
自浔阳泛舟经明海。唐代。孟浩然。 大江分九流,淼漫成水乡。舟子乘利涉,往来至浔阳。因之泛五湖,流浪经三湘。观涛壮枚发,吊屈痛沉湘。魏阙心恒在,金门诏不忘。遥怜上林雁,冰泮也回翔。
大江分为九个支流,淼淼的样子简直成了水乡。
撑船人乘着水势行船,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。
我借这好时机漫游五湖,在水上漂泊经过三湘。
观潮感到枚乘《七发》的壮观,凭吊屈原痛苦沉江。
高高的魏阙常挂心怀,金马门待诏我不能遗忘。
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,河水解冻时已往回飞翔。
明海:即指彭蠡湖,唐人往往称湖为海。
流:一作“派”。《说文》:派,别水也。
淼漫:一作“淼淼”。
利涉:船的代称。至:又作“逗”、“经”、“过”。
五湖:泛指湖南、湖北一带的湖泊。一说太湖。
经:又作“过”。三湘:漓湘、潇湘、蒸湘(或沅湘、潇湘、蒸湘)。泛指湖南一带。
涛:一作“潮”。枚发:枚乘《七发》曾写“广陵观涛”一段。
沉湘:屈原所沉汨罗江为湘江的支流,所以说“沉湘”。
魏阙:宫门外阙悬法之所,因一代帝王所居。恒在:指常在。
金门:金马门的省称。金马门是汉代宫门名,学士待诏之处。
上林雁:上林是宫苑名。事见《汉书·苏武传》。
冰泮:冰融,解冻。
参考资料:
1、邓安生 孙佩君.孟浩然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48-50
《自浔阳泛舟经明海》是作者在漫游浔阳之际写的山水行旅诗。这首诗清淡自然,写作者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,表现出了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,“语淡而味终不薄”的特点。
此诗以景入手,穿插用典,如:“枚发,屈痛。魏阙心,金门诏,上林雁”,写出其行旅中见到的壮美景致,同时抒发自己不遇明主,置身在野无发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。这与“其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其咏诗,其至‘不才明主弃’之语,玄宗因之谓:‘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’因而放还未仕。”之时有同感。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 ...
孟浩然。 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路凤冈民部第中牡丹冬开寄题四首 其二。明代。于慎行。 沈香亭北醉多时,霜后依然绝代姿。道是经秋浑不解,先春早发向阳枝。
寓城西精舍赠洞文上人。清代。李锴。 比邻七十载,为客谢淹留。忍草自长碧,妙香时一浮。世情争梦幻,佛面老春秋。愁绝斜阳外,谁家百尺楼。
解语花·见江岸草花淡红可爱而赋。清代。黄之隽。 沿洲杜若,蔽石江蓠,荒庙幽馨惹。细花开向无人处,几点自成风雅。嫣红淡赭。是暮雨、罗裙吹化。题赠他、真本离骚,尽付湘灵写。随意自开自谢。怅荪桡轻过,搴未盈把。断崖何处,胭脂买、空想倚舷临画。凄凉在野。谁伴汝、月宵烟夜。须异时、移缀渔庄,从楚江归也。
秋夜梁七兵曹同宿二首。唐代。钱起。 一笑不可得,同心相见稀。摘菱频贳酒,待月未扃扉。星影低惊鹊,虫声傍旅衣。卑栖岁已晚,共羡雁南飞。好欲弃吾道,今宵又遇君。老夫相劝酒,稚子待题文。月下谁家笛,城头几片云。如何此幽兴,明日重离群。
题方方壶画垂纶意 其一。明代。蓝仁。 渔父空头白,生涯一舸微。欲浮沧海去,又逐暮潮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