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下独酌·其二

月下独酌·其二朗读

天若不爱酒,酒星不在天。

地若不爱酒,地应无酒泉。

天地既爱酒,爱酒不愧天。

已闻清比圣,复道浊如贤。

贤圣既已饮,何必求神仙。

三杯通大道,一斗合自然。

但得酒中趣,勿为醒者传。

译文

天如果不爱酒,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。

地如果不爱酒,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。

天地既然都喜爱酒,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。

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,又听说酒浊比作贤。

既然圣贤都饮酒,又何必再去求神仙?

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,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。

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,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!

注释

酒星:古星名。也称酒旗星。

酒泉:酒泉郡,汉置,在今甘肃省酒泉市。传说郡中有泉,其味如酒,故名酒泉。

大道:指自然法则。

酒中趣:饮酒的乐趣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851-853

2、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123

3、裴 斐.李白诗歌赏析集.成都:巴蜀书社,1988:61-69

  诗通篇议论,堪称是一篇“爱酒辩”。开头从天地“爱酒”说起。以天上酒星、地上酒泉,说明天地也爱酒,再得出“天地既爱酒,爱酒不愧天”的结论。接着论人。人中有圣贤,圣贤也爱酒,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。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,诗中说: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。从圣贤到神仙,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,而且有益。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:通于大道,合乎自然,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。此诗通篇说理,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,而在抒情,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。这不合逻辑的议论,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,诗人的爱酒,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。他的“酒中趣”,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。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...

李白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地迥龙江瘴雾开,韝炉篝火万山摧。鳀人路自朱䳒出,鹙子经随白马来。

谁遣狖夷供弩矢,已从骠国起楼台。天心自欲通中外,力士金牛只费材。

()

昭文昭文施一钟,悬空随叩警盲聋。

圆音不断周沙界,纯体金刚空不空。

()

匆匆还重九,匆匆又岁华。

不妨将白发,剩与插黄花。

()

数间老屋云松下,半亩方塘水竹村。先生观化耿独坐,不觉寒深雪塞门。

()

正谊群英自蔼然,喜君已是着先鞭。

翼抟北海三千里,身在西雝尺五天。

()

妖氛凭绝塞,皇武慰群情。并命儒臣起,同谋将略明。

前锋歼丑虏,降仗委高旌。拓境新图展,收功寸草横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