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
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
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。清代。郑燮。 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
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,听见竹叶萧萧作响,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。
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,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。
署:衙门。
年伯: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,称“同年”的父辈为年伯。
中丞: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。
衙斋: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。
萧萧:拟声词,形容草木摇动声。
些小:很小,这里指官职卑微。
吾曹:我们。
关情:牵动情怀。
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、二年(1746年—1747年)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。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,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。清代巡抚又称中丞,“大”是表示尊敬之意。郑板桥曾画过一幅《风竹图》呈送包括,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。
参考资料:
1、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.《正气诗歌100首》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4.08:第370页
这是一首题画诗,从写竹入手,托物言志,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,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。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,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。
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,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。“衙斋”即衙门中的静室,说明自己身为官员;不言“官邸”“府第”等,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,又有谦逊之意。忙中偷闲,静卧休息,却听得似有风雨之中,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埴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,萧萧作响,意趣横生。从中见出本属嘈杂冗浊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许优雅,诗人自己的风雅本性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如按照常理写法,既如此开篇,以下就极易流为吟风弄月之作,但第二句却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,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,“疑”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,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。他在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至,深得百姓的感戴。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,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,被诬告罢官。
诗人极为重视诗、书、画三者的结合,常用诗文点题,将书法题i只穿插F画面形象之中,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。全诗语言质朴,不用典故堆砌,纯以白描手法作诗。但时日以比喻、双关的手法穿插其中,以诗提升画的意境,以画增添诗的韵致,相得益彰。
郑板桥(1693—1765)清代官吏、书画家、文学家。名燮,字克柔,汉族,江苏兴化人。一生主要客居扬州,以卖画为生。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其诗、书、画均旷世独立,,世称“三绝”,擅画兰、竹、石、松、菊等植物,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,成就最为突出。著有《板桥全集》。康熙秀才、雍正举人、乾隆元年进士。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、山东潍县知县,有惠政。以请臻饥民忤大吏,乞疾归。 ...
郑燮。 郑板桥(1693—1765)清代官吏、书画家、文学家。名燮,字克柔,汉族,江苏兴化人。一生主要客居扬州,以卖画为生。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其诗、书、画均旷世独立,,世称“三绝”,擅画兰、竹、石、松、菊等植物,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,成就最为突出。著有《板桥全集》。康熙秀才、雍正举人、乾隆元年进士。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、山东潍县知县,有惠政。以请臻饥民忤大吏,乞疾归。
元夕。明代。何景明。 灯火万家欢,高楼玉漏残。舞留华月缓,歌袅绿云繁。雪郭春初霁,烟城夜不寒。尽桥垂柳外,游女佩珊珊。
晚步张巩田间。元代。麻革。 地入荒芜过客稀,村深门巷暮山围。悠悠独鸟穿云下,策策寒乌掠日飞。人事百年梧叶老,秋风万里稻花肥。兵尘河朔迷归路,惆怅平沙送夕晖。
上曹大夫。宋代。郑侠。 客从南英到揭阳,十有五年困长道。囊资空竭奴仆愁,气象尘埃颜貌老。天矜穷悴幸有缘,太守曹公看客好。孤舟薄舣即趋门,一笑相迎见怀抱。道途险易人佚劳,俄顷咨询无不到。旌轩雍容屈临顾,袖出缄封相燕劳。舍舟东溪宅西湖,西湖风光画不如。是日佳筵在连理,宾从翕集何舒徐。大斗所酌真醍醐,珍肴毕果琼瑶铺。巨觞潋滟巡数劝,惟恐不醉非宾娱。别有芙蕖对芳席,五干十花图在壁。万龙齐干玉森森,回看华轩笼翠碧。熙熙台上柳青青,众乐亭前松植植。尔乃盘桓四十日,尊罍时殿情无斁。不知海内为主人,几人似公真好客。观公政治诚有伦,合居庙庙居海滨。子厚在柳南蛮欣,文翁在蜀西鄙驯。天心帝意诚念远,故为远俗迂良臣。愿公不日居陶钧,大开东阁罗冠绅,烹庖鼍龙脯麒麟。布被底下卧平津,天涯地角尽阳春。
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 其一。明代。陈镒。 乱世艰难寄此身,暮年食蓼有馀辛。一春胜事成虚掷,空忆兰亭王右军。
泛舟三首 其二。宋代。刘敞。 雪消泉似涨,冰解舟可通。操篙不惮冷,环渚故无穷。歌咏淹短日,醉酣轻朔风。何须万乘相,始辨鸱夷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