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我爱邱山,名胜土梦想。去去三十年,尘事空鞅掌。
兹游惬始愿,千里遂独往。望山屡驰骛,入谷转疑恍。
仰观秋瀑飞,頫听潭流响。阳崖峙雄突,阴洞藏奇敞。
幽寻碧涧底,遐瞩紫霄上。春风荡轻阴,百里见开朗。
青丹未可图,文翰谁能髣。栖心愿止托,回首空怅怏。
胜地古今存,浮生俄顷赏。安得结茅庐,于此一偃仰。
游雁荡山。明代。高攀龙。 昔我爱邱山,名胜土梦想。去去三十年,尘事空鞅掌。兹游惬始愿,千里遂独往。望山屡驰骛,入谷转疑恍。仰观秋瀑飞,頫听潭流响。阳崖峙雄突,阴洞藏奇敞。幽寻碧涧底,遐瞩紫霄上。春风荡轻阴,百里见开朗。青丹未可图,文翰谁能髣。栖心愿止托,回首空怅怏。胜地古今存,浮生俄顷赏。安得结茅庐,于此一偃仰。
高攀龙(1562年 - 1626年),字存之,又字云从,江苏无锡人,世称“景逸先生”。明朝政治家、思想家,东林党领袖,“东林八君子”之一。著有《高子遗书》12卷等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中进士。后遇父丧归家守孝。天启六年(1626年)三月,高攀龙不堪屈辱,投水自尽,时年六十四岁。崇祯初年(1628年),朝廷为高攀龙平反,赠太子太保、兵部尚书,谥“忠宪”。 ...
高攀龙。 高攀龙(1562年 - 1626年),字存之,又字云从,江苏无锡人,世称“景逸先生”。明朝政治家、思想家,东林党领袖,“东林八君子”之一。著有《高子遗书》12卷等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中进士。后遇父丧归家守孝。天启六年(1626年)三月,高攀龙不堪屈辱,投水自尽,时年六十四岁。崇祯初年(1628年),朝廷为高攀龙平反,赠太子太保、兵部尚书,谥“忠宪”。
炮局杂诗 其五。。周作人。 一夜寒灯十首诗,若中作乐有谁知。而今木屋飕飕冷,正是无忧无虑时。
参政大资毗陵张公挽诗十首。宋代。周麟之。 晚岁游真馆,分符蒞别京。九关留客钥,千骑按屯营。天上金瓯覆,江边玉节明。伤心游宴地,怅望北山横。
游小溪浙源山中。元代。赵汸。 旧游何处觅苔矶,水涸山童事事非。忽到小溪深树侧,鸳鸯惊起逐群飞。
次韵谢老友徐绚惠玉二首 其二。。傅义。 春秋八十忆征程,曾历崎岖大不平。腹贮麟经虔授业,心源鲤对夙通灵。却因家世遭奇祸,谁惜书生是至诚。文字复能娱晚景,雍容风雅重词林。
醉题。元代。张昱。 二月莺声最好听,风光终日在湖亭。清宵酒压杨花梦,细雨灯深孔雀屏。情在绸缪歌《白苎》,心同慷慨赠青萍。方平自得麻姑信,从此人间见客星。